委靡:也作“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拼读wěi mǐ bù zhèn
来源无精打采地喘了一口粗气,然后象个病人一样萎靡不振地站在那里。 曲波《林海雪原》一七
衰颓不振作。
拼读tuì duò wěi mǐ
来源昏昏然,冥冥然,颓堕委靡,入而不知出焉。 清·戴名士《醉乡记》
采:精神。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拼读méi jīng dǎ cǎi
来源欲往别家,已无隙地,不得已,同他瑞三商议。那人才没精打采的开一间房门。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
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拼读zhāo qì péng bó
来源青少年应该朝气蓬勃,不能死气沉沉。
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拼读chuí tóu sàng qì
来源李德才一口回绝说情的事,运涛垂头丧气走出来。 梁斌《红旗谱》十三
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拼读yī jué bù zhèn
来源可惜,到了这二十世纪的中叶,说什么也一蹶不振了。 梁斌《红旗谱》四十二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拼读xīn huī yì lěng
来源L先生大为心灰意冷,法西斯的气概顿然消失,披发入山去做和尚去了。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流亡》
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拼读zì yuàn zì yì
来源但倘有不知道自怨自艾的人,想将这位先生“送进疯人院”去,我可要拚命反对,尽力呼冤的。 鲁迅《集外集·“音乐”》
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拼读bǎi wú liáo lài
来源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 鲁迅《彷徨·伤逝》
暮气:黄昏时的烟霭;沉沉:低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
拼读mù qì chén chén
来源宋朝选拔官员一向总是选所谓老成稳健之士,所以朝廷中就充满了须发苍苍、暮气沉沉的人。 蒲韧《二千年间》九
黯然:心情抑郁沮丧的样子。无精打采。
拼读àn rán wú shén
来源形容说话声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也形容体弱无力。
拼读yǒu qì wú lì
来源“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无力地回答他们。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拼读āi shēng tàn qì
来源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昏昏沉沉,只想睡觉。形容极其疲劳或精神不振。也比喻诗文、谈话等内容空洞乏味,使人提不起兴趣。
拼读hūn hūn yù shuì
来源以为诗能散人襟怀,顾览他人诗,昏昏欲睡又何也?(清·归庄《许更生诗序》)
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拼读jīng pí lì jié
来源他精疲力竭地倒在沙发靠背上,一口一口地喘着气。 巴金《秋》十四
尽:完;筋:筋骨。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拼读lì jìn jīn pí
来源驾犁,驾犁!老农呆气!拉牛耕田,力尽筋疲。 刘大白《驾犁》
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
拼读dòu zhì áng yáng
来源同学们听了英雄的报告后个个斗志昂扬、争当“活雷锋”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拼读bìng rù gāo huāng
来源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
恍忽:糊里糊涂的样子。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
拼读jīng shén huǎng hū
来源在大姐失踪之后,我精神恍惚。领导上这时又要我写个大姐的简历,要进行追功。 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
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拼读mèn mèn bù lè
来源当夜永清闷闷不乐,灯下披甲观书。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八十六回
指没有生机和活力。死又死不了,活着又受罪。
拼读bàn sǐ bù huó
来源想跑,水裹住他的脚,他就那么半死不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 老舍《骆驼祥子》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