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
拼读bǐ hān mò bǎo
来源钱钟书《围城》:“而上面开的地址‘外交部欧美司’六字,笔酣墨饱,字字端楷,文盲在墨夜里也该一目了然的。”
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拼读nài rén xún wèi
来源这个故事的结尾留下了一个悬念,耐人寻味。
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拼读huáng zhōng dà lǚ
来源先生之文如黄钟大吕,发达九地,黄启洙泗邹鲁之秘,其可不传耶? 宋·陆九渊《语录下》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拼读qīng gē màn wǔ
来源梵呗圆音,竟将为轻歌曼舞所“加被”,岂不出于意表也哉。 鲁迅《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拼读xíng yún liú shuǐ
来源结构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先后呼应。 茅盾《〈力原〉读后感》
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拼读qiǎo duó tiān gōng
来源天堑也能飞渡,人力巧夺天工。 吴玉章《庆祝长江大桥通车》
肖:相似。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拼读wéi miào wéi xiào
来源这里写赵姑母的唠叨和龙钟,惟妙惟肖。 朱自清《“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拼读huà lóng diǎn jīng
来源这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秦牧《车窗文学欣赏》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拼读bǐ zǒu lóng shé
来源秀才肖王宾胸藏锦绣,笔走龙蛇。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卷二十
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拼读miào bǐ shēng huā
来源她妙笔生花,顷刻写就一篇好文章。
悱恻:悲苦的样子。旧时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转凄凉。
拼读chán mián fěi cè
来源他是个忠臣,而且是个缠绵悱恻的忠臣。 朱自清《经典常谈·辞赋》
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拼读qǔ gāo hè guǎ
来源我在省城,只听人称赞靓云,从没有人说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篇》第五回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拼读xián wài zhī yīn
来源自以为这一句是一唱三叹,那一句是弦外之音。 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拼读bā rén xià lǐ
来源张寅道:“晚生末学,‘巴人下里’之词只好涂饰闾里,怎敢陈于老太师山斗之下。” 《平山冷燕》第十七回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拼读bù zhī bù jué
来源他的残忍和狠毒,时而不知不觉地在老人面前显露出来。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拼读yáng chūn bái xuě
来源长老听了,赞叹不已道:“真是阳春白雪,浩气冲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拼读mǐ mǐ zhī yīn
来源从此以后,以管弦的情绪代替了鼓的情绪,结果都是“靡靡之音”。 闻一多《时代的歌手》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拼读yú yīn niǎo niǎo
来源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那些声音又回来了,像一根根弦接连绷断,铮然作响后在寂静中余音袅袅。”
板: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眼:戏曲中的拍子。指唱腔合乎节拍。亦指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
拼读yǒu bǎn yǒu yǎn
来源可是他很不争气,通知没来的那一天,他还有说有笑,有板有眼,一接到通知,就变了卦了。 方之《在泉边》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拼读wǔ yīn liù lǜ
来源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二回:“那些五音六律、南北九宫,箫管丝弦,无一不精。”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拼读zhōu láng gù qǔ
来源谁谓周郎顾曲之场,非即生公说法之地乎? 清·俞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拼读zhèng wèi zhī yīn
来源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郑卫之音,未尝一经于耳。 明·刘元卿《贤奕编·家闲》
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拼读yǐn shāng kè yǔ
来源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清平调》。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
箫韶:虞舜时的乐章;九成:九章。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
拼读xiāo sháo jiǔ chéng
来源猛听得仙音院凤管鸣,更说甚箫韶九成。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
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之中央;广乐:优美而雄壮的音乐。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拼读jūn tiān guǎng yuè
来源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 汉·张衡《西京赋》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拼读sī zhú guǎn xián
来源丝竹管弦韵悠扬,歌喉宛转何清越。 李木庵《秧歌舞吟》诗?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拼读wáng guó zhī yīn
来源卿勿为亡国之音,使人悒悒。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林四娘》
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拼读jī jié chēng shǎng
来源宋白为时闻人,一见击节称赏。 宋·赵佶《宣和画谱·龙鱼·董羽》
纯正优雅的音乐。
拼读zhèng shēng yǎ yīn
来源指称音乐的美妙。
拼读zhū xián sān tàn
来源清·查慎行《送陈泽州相国予告归》诗:“《流水》一弹真绝调,朱弦三叹有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