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有点讨厌的成语

admin 2023/11/21 19:06
1、愤世嫉俗
解释

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拼读

fèn shì jí sú

来源

不见面就罢,一见面就是愤世嫉俗地破口大骂,要不就是针针见血地讽刺不休。 欧阳山《苦斗》四八

2、深恶痛绝
解释

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拼读

shēn wù tòng jué

来源

不象他对于墨家那样的真心的深恶痛绝。 闻一多《杂文·善于儒、道、土匪》

3、坏人坏事
解释

有害于社会的人或事。

拼读

huài rén huài shì

来源

我们要同坏人坏事作坚决斗争。

4、痛心疾首
解释

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拼读

tòng xīn jí shǒu

来源

瞿耐庵自从到任至今也有半年了。治下的百姓因他听断糊涂,一个个痛心疾首。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5、恨之入骨
解释

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拼读

hèn zhī rù gǔ

来源

那知府亦恨之入骨,一处处弄得天怒人怨,在他自己始终亦莫明其所以然。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6、损人利己
解释

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拼读

sǔn rén lì jǐ

来源

凡有损人利己之心的人,其结果都不妙。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7、疾首蹙额
解释

疾首:头痛;蹙眉: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拼读

jí shǒu cù é

来源

一听到劝捐二字,百姓就一个个疾首蹙额,避之惟恐不遑,此中缘故,就在有信、无信两个分别。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八回

8、饮恨吞声
解释

饮恨:强忍怨恨;吞声:哭泣而不敢出声。形容忍恨含悲,不敢表露。

拼读

yǐn hèn tūn shēng

来源

良民善士,疾首蹙额,饮恨吞声,而无所控诉。 宋·陆九渊《与徐子宜书》

9、鄙夷不屑
解释

指轻视;看不起。

拼读

bǐ yí bù xiè

来源

他小学校里的先生老觉得傅聚卿这孩子跟梢瞟着自己在表示鄙夷不屑。 钱锤书《猫》

10、冤家路窄
解释

仇敌相逢在窄路上。指仇人或不愿意见面的人偏偏相遇。

拼读

yuān jiā lù zhǎi

来源

却不防冤家路窄,倒被阳伯偷看了去。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二回

11、咬牙切齿
解释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拼读

yǎo yá qiè chǐ

来源

只见水军头领早把张清解来。众多兄弟都被他打伤,咬牙切齿,尽要来杀张清。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

12、嫉恶如仇
解释

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拼读

jí è rú chóu

来源

有万的绝对公正、嫉恶如仇、见公共事一马当先,使得生宝感到互助组有这个人。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

13、楚氛甚恶
解释

恶:憎恨,讨厌。比喻俗恶之气令人可憎。

拼读

chǔ fēn shèn wù

来源

14、不屑一顾
解释

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拼读

bù xiè yī gù

来源

我的眼光是一直线,只看前面的,两旁和后方,悍都然不屑一顾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八回

15、面目可憎
解释

憎:厌恶。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

拼读

miàn mù kě zēng

来源

士人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16、令人作呕
解释

呕:恶心,想吐。比喻使人极端厌恶。

拼读

lìng rén zuò ǒu

来源

他的下流动作真令人作呕

17、贫嘴薄舌
解释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拼读

pín zuǐ bó shé

来源

恐怕大抵要以为这是作者贫嘴薄舌,随意捏造,以挖苦他所不满的人们的罢。 鲁迅《花边文学·奇怪》

18、贫嘴贱舌
解释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拼读

pín zuǐ jiàn shé

来源

自己也很伶俐的贾母,像凤姐那样‘贫嘴贱舌’,长于‘世俗取笑’。 王朝闻《凤姐的个性与共性》

19、深恶痛诋
解释

深:很,十分;恶:厌恶;诋:诋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拼读

shēn wù tòng dǐ

来源

20、深恶痛疾
解释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拼读

shēn wù tòng jí

来源

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21、过门不入
解释

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拼读

guò mén bù rù

来源

岂有相离咫尺,竟过门不入?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2回